朱元璋一边转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,一边瞥向常茂,“郑国公,你弱冠之年,岂能犯下如此大罪?若是有人胁迫,儘管开口,咱为你做主。”
朱元璋的意思,可谓不言而喻。
毕竟,常茂不过是个弱冠之年的少年郎,纵使有些轻狂莽撞,可哪来这般天大的胆子,搅出凤阳这桩惊天大案。
而在朝堂之上,诸多老臣亦是暗自思忖,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,若无背后势力撑腰,绝难掀起如此风浪。
所以,朱元璋此言,分明是在暗示,常茂要么是在顾忌什么,不敢道出实情,要么就是遭受了背后势力的胁迫,身不由己才深陷其中。
可常茂仍是深吸一口气,稳了稳心神,抬起头,目光坦然地直视朱元璋,“陛下圣明,臣绝非受人胁迫。”
“此事皆因臣年少轻狂,肆意妄为,放纵家丁在凤阳胡作非为,酿成大错,罪在臣一人,与旁人无干。”
淮西勛贵们听闻常茂这般回答,心中瞬间百感交集,犹如汹涌的潮水,在胸腔中翻涌不息。
毕竟,常茂咬定是个人所为,这番担当,確確实实如同一场及时雨,救了淮西勛贵们一命。
因为,他们心中都明白,若常茂在这朝堂之上,將背后错综复杂的关係网和盘托出,把各位勛贵牵涉其中的恶行一一揭露。
那朱元璋盛怒之下,整个淮西勛贵集团必將遭受朱元璋的雷霆之怒!
可有一点,令淮西勛贵们,甚至连唐胜宗都深感困惑,那便是常茂究竟为何要一人独揽所有罪责?
常茂虽涉足凤阳贪腐案,可真正的主谋並非是他,而是他那些位高权重的叔伯们。
而淮西向来有“同气连枝”的行事作风,此次將常茂牵扯进来,也是出於这一考量。
他们想著,即便事情败露,眾多权贵牵涉其中,朱元璋总归要有所顾忌,毕竟“法不责眾”是自古以来的常理。
那在淮西勛贵的眼中,眾人抱团,凭藉开国之功,总能在这场风波中寻得一线生机。
但常茂的举动却完全出乎眾人意料,完全是一肩扛之!
可常茂如此大包大揽,虽然让淮西免受责罚,但势必会招致朱元璋极为严厉的惩处。
虽然,常茂贵为郑国公,可毕竟年少,且所犯之错在朱元璋眼中关乎凤阳民生、大明根基,绝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“年少轻狂”就能敷衍过去的。
果不其然,朱元璋的目光瞬间如同一把锐利的鉤子,紧紧锁住常茂,那眼神仿若能看穿他的五臟六腑。
久久凝视之后,朱元璋终於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势。
“常茂,你以为仅凭你一人大包大揽,將所有罪责揽下,朕就查不出这背后的真相,揪不出其余涉案之人了么?”
顿了顿,朱元璋又是微微眯起双眸,眼中闪过一丝寒芒,继续,“朕自布衣起身,歷经无数艰难险阻,才打下这大明江山。”
“而这一路走来,朕什么风浪没见过,什么阴谋诡计没识破过?”
“再者,凤阳之案,关乎民生,关乎大明根基,谁也別想矇混过关!”
朱元璋的话在奉天殿內悠悠迴荡,每一个字都仿若重锤,敲在眾人的心坎上。
淮西勛贵们听了,个个心中一惊,原本稍稍放下的心,又再度悬了起来。
毕竟,他们深知朱元璋手段狠辣,心思縝密,绝非轻易能糊弄过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