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零点看书>阿姆为妻 > 5055(第9页)

5055(第9页)

杨夫人笑着拉过杨芷薇的手:“五姑娘自小就爱读史,前几日还在跟我念叨,说今科策论里,有篇‘军户自耕’写得务实,今日见了作者,可得好好跟陈公子讨教讨教。”

杨芷薇顺势接话,语气从容:“陈公子策论里提到‘屯卫营兼顾戍边与耕作’,小女有个疑问,边地气候恶劣,春耕常受蛮族滋扰,若按此策推行,如何保障军户的耕作时间?”

她不是随意找些无意义话题的女子,也不是允许对方能够敷衍她的女子。

一般的男子,也不认为有必要向一名女子认真阐述一篇策论里的内容,抑或是,随意说些什么,认为反正对方也不过是问问,听不懂更深的。

只是恰好,陈锦时不是那样的人,他虽傲慢,却不将这种傲慢体现在女子面前。

他认真答道:“我曾听我父亲说起过,当地军户可用轮守制,一半人耕作时,另一半人沿屯田外设岗哨,遇蛮族小股来犯便鸣哨预警,若遇大股来犯,再全员集结。此法虽需额外耗损人力,却能最大程度保障春耕。”

杨芷薇听得仔细,又追问:“那粮草是如何存储呢?边地冬季漫长,若秋收不足,军户岂非要挨饿?”

“在下在策论末尾提过‘官仓代储’,军户秋收后,按人头留足口粮,剩余粮食由官府粮仓代为存储,冬季按需求发放,既防霉变,也能避免蛮族劫掠时损失过重。”

两人一问一答,一时倒不经意间聊了许久。

杨芷薇像是才察觉自己问得太久了一般,淡淡笑道:“多谢陈公子解惑,小女受教了。”

杨芷薇自小跟在父亲身边长大,别说他策论里的东西,偶尔还会就史书里的治边案例与对方讨论,从汉时的屯垦制到本朝的卫所制,条理清晰,引经据典却不迂腐。

她身上并没有太多“她是一位女子”的表现,以至于陈锦时不经意间放下戒心。

谢清樾淡淡扫过一眼,对杨夫人说道:“锦时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,知根知底的男子,本也有一身武艺,堪称文武双全……”

杨夫人面上似笑非笑:“我从不妨碍我女儿结交京中她看得上眼的公子,在她父亲的书房内,她不知见了多少,他们男人之间的谈话,芷薇也从不避讳,她见识多,眼光也高,这位从金陵来的陈二公子,未必能入她眼。”

谢清樾颔首:“芷薇不是一般女子,是该多见一些人,多认识一人也不是坏处。”

两人从头至尾,也没有想过陈锦时能不能瞧上杨五姑娘。

像这样的问题,几乎不需要质疑。

没有哪一科的进士,能抗得过这天大的好处。

正说着,陈锦时已从这里出去,杨芷薇往里间走来,谢清樾问她如何。

“谢大哥说笑了,结识陈公子算是一件幸事,小女与他聊了几句,倒受益匪浅。陈公子不是纸上谈兵之人。只是可惜,他究竟患了什么隐疾?”

谢清樾一怔,没想到芷薇对陈锦时的评价竟这样高。

他沉吟片刻才道:“他自出生起便有喘症,幼时冬日常犯,这些年得沈医师调理已经好多了,只是根还未去,这才下场科举,否则他应当会像他父亲一样做武将。”

杨芷薇非但没有松口气,反而眉头微蹙:“喘症,我闲时翻看过几本医书,怕是有嗣于后代之嫌。”她语气里没有惋惜,只有几分理性的考量,“不过他对边屯之策的见解,倒适合入翰林院修史,或是进户部管屯田事宜。”

谢清樾点头:“此事可之后与老师商量。”

杨家六女杨令月从屏风后站出来,对她五姐道:“我倒挺喜爱陈二公子。”

杨芷薇侧眸淡淡看她。

杨令月解释道:“五姐,你不觉得陈二公子长得好看吗?比清樾哥哥还要好看。”

谢清樾一时语塞,望着六姑娘哭笑不得。

沈樱正坐在天井里熬药,身上披着灰色的毯子,药香弥漫,她心如止水。

陈锦时走过去,从身后轻轻抱住她,下巴抵在她发顶,像终于回到了适合他栖息的港湾。

手放在她后背,摩挲她后背小衣系带的结,小声道:“我想解开它。”

“先把药喝了。”——

作者有话说:叽里咕噜说什么呢,我要回去找我阿姆上炕

第53章

沈樱垂下眼,用陶瓷药勺搅了搅浓稠的药汁,特地给他熬的。

“药快熬好了,你别胡闹。”

她偏过头,他下颌蹭着她鬓边的绒绒碎发。

陈锦时的手还停留在她后背的结上,没继续动作,只是掌心贴着她,感受着底下温热的体温。

闻着药罐里的味道,避子药的清苦气味令他心醉神迷,过了一会儿,他捉起她的手,按在□□处:“阿姆,今天值得庆祝。”

沈樱手里拿着控火的扇子,一巴掌扑扇过去:“起开些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