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零点看书>第九百九十九次(百合ABO) > 祝遇篇音乐的高低贵贱(第2页)

祝遇篇音乐的高低贵贱(第2页)

“不可以这样开玩笑。”苏确蘅说。

对峙了几秒,小男孩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,畏畏缩缩地走到祝遇面前,捡起硬币,低下头:“对不起

,者清风朗月,萧是孤寂和肃杀,琵琶是大珠小珠落玉盘,古筝和古琴是高山流水,唯独二胡,在大众集体潜意识里,是“残阳、天桥、墨镜、要饭碗”。

这很离谱,明明二胡是民乐里最常见且不可替代的乐器之一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辩解再多,人们的潜意识也是不会变的,你也很少见到哪本书里,一个“偶像型”的角色玩的乐器会是二胡,想象一下吧,明月高悬,玉阶飞檐,大侠独倚城头,横笛一曲,清音破云,或者青衫猎猎,膝上奏琴,好像都挺合情合理的。但你能想象大侠坐在城墙上拉二胡吗?想想都觉得煞风景。

后来,祝遇还发现,乐器不仅文化内涵有所差别,演奏姿势更是有美丑之分。比如,拉小提琴就可以潇洒地站着,但拉二胡只能一屁股坐凳子上,当然,现在也有基座可以让人把二胡捆在腰上演奏,但那终究不是主流,任何人,哪怕是二胡演奏家,听到二胡表演的第一反应还是坐着的。即使是坐着,二胡演奏也不属于很有美感的那类,两只手左右摆来摆去,远没有吉他或者琵琶扫弦的样子那么带劲儿。

这无奈的状况让祝遇大为失望,她愤恨自己为什么不在见多识广之后再开始选乐器。她明明是想和苏确蘅平起平坐,一起站在舞台上,结果一个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,一个是脚边滚着铜板的乞丐,失策失策!

不过还好,她年纪还很小,要开启一场“咸鱼翻身”之路,还来得及。

小学一年级,祝遇对妈妈说:“那我能不能不学二胡了?我想学别的乐器”

祝和安在她的脑门儿上弹了一下:“前面还夸你不三分钟热度呢,选定了一个就别想换了,再说,你不是拉得挺好的吗?”

祝遇说:“可是好多人说二胡是乞丐拉的。”

祝和安戚了一声:“他们懂个屁,你为什么要把他们的话当回事儿?”

任由祝遇怎么软磨硬泡,祝和安就是不同意,甚至还生出了一种要让祝遇“借此练习心理承受能力”的心思,她给祝遇灌鸡汤:“那些人的话都是你前进路上的杂音,不用在意。”

成年人们就是这样,他们总是以为“不在意别人的眼光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可是,人不是这样的动物啊,可悲的群居动物真的能把同类的言语当成无用的杂音吗?尤其是在情绪占主导的小孩子心里。

祝遇只能请求:“那我能不能多学一个乐器?息息姐姐不是学笛子的吗?我想跟姐姐一起学竹笛。”她盼望着“双管齐下”,好像能起到中和作用。

这同样遭到了祝和安的一票否决:“贪多嚼不烂,想都别想。”

[

,和安给他的“别信着小屿瞎折腾”的警告,带着祝遇去了琴行,苦什么也不能苦孩子的中考满分理想。

琴行里的常见的西乐,主要是钢琴吉他小提琴大提琴,有的地方还有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之类的,不过祝遇家附近的这家琴行没有。

祝遇领教过小提琴,得用脸夹着那个琴箱,别的乐器最先考验的是手指,小提琴最先考验的是下颌骨,属于肉体折磨,吉他也同理。

祝遇先尝试的是大提琴,虽然在她心底的认知里,大提琴就是一个膨胀版的巨大二胡,不是一样地要一屁股坐凳子上,然后一个手按弦,一个手摇来摇去么?但很不公平的是,后者却是传说中的“贵妇乐器”,反正不会拉完有人朝你丢个硬币。而且据她姐姐许息的鬼扯:大提琴是所有乐器里对身材的要求最低的,别的乐器,在“白衣大侠”“清冷总裁”和“拉琴的那个女的”之间,还隔着一条名为体脂率的天堑,而大提琴,反正那么大个琴遮住了你的四分之三的身子,只要化个妆,贴个假睫毛,横竖都是美美哒。

可惜,琴行老师第一次看到祝遇演奏,就去拿教棍敲祝遇的手:“这孩子不适合学大提琴,拉二胡已经拉出肌肉记忆了,手型改不过来,就算学下去,也肯定会打架。”

一句话给祝遇的大提琴之路判了死刑。

祝遇只得去尝试钢琴,可还没进钢琴教室,不知怎么,她竟然在钢琴教室前见到了苏确蘅。

苏确蘅朝她打招呼:“祝遇你好啊,你也来等妈妈放学吗?”

“等妈妈放学?”

苏确蘅说:“嗯,我妈妈周末会来这边学钢琴,就是兴趣爱好啦。”

“哦,哦,哦,我只是路过。”祝遇感觉好诡异,和同学的妈妈当同学?

不过,还没等她纠结完要不要进去,祝和安就打了电话给许平程:“别上小屿的当,音乐中考可简单了,大部分人都是满分,音乐和美术要是都敢上难度,家长得去教育局门口拉横幅了。”

许平程失望:这样啊。有些为难地看向祝遇。

苏确蘅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,但她只要见到祝遇,便想和祝遇聊天。

苏确蘅问祝遇:“你什么时候加入学校的民乐团啊,我还在等你合奏呢。”

“合奏吗?”

“嗯,那场面多美呀,我弹琵琶,或者阮,你拉二胡。”

其实这不是苏确蘅第一次催祝遇加入民乐团,只是祝遇因为这些不可言说的心结,一

!

热门小说推荐

大唐之惊梦
岁月一点烦大唐之惊梦
...
左道倾天
风凌天下左道倾天
...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