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洋开着夏利,边开边思考怎么才能将制度会绳之以法。这种组织,从外部攻破可不容易。先看看资料再说。而视界里,出现了整个制度会的人员构成和运作方法。【人员:制度会最初以西山籍官员为主体,核心成员是西城刘家。】【刘家共四个兄弟,老大是西山书画协会会长,文联主席,着名古董鉴定人,实际是古董贩子。老二人称刘二爷,是西山政协副主席,之前做过省委组织部长,把控西山吏治,人称刘部长】【老三刘志华是核心人物,在最高层担任秘书长职务】【老四从商,是组织的钱袋子】【除这四个人外,科协、铁路部门,以及五个省份的书记、省长,都是后来加入的】【在西山,书记和省长虽然不是制度会的,但基本被架空,大权实际上落在了刘老二手里】这些情况,高洋是知之甚稔的。简而言之,制度会组织严密,势力庞大,副部级以上的人就有二十左右。而真正麻烦的,是运行方式的隐秘性,让它很难被捕捉。制度会成员之间并没有利益纠葛,更没有资金往来。甚至多数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。想要入会,需要至少三个以上引荐人,外人根本进不去。这个组织的目的,实际上也就是刘老三的个人野心:进入最高决策层!所以,制度会的宗旨不是钱,而是权力。这比经济犯罪更让人头疼。但这种小圈子你说犯法了吗?真不一定!只是可能犯了纪律。可谁不参加团团伙伙?建国同志忌惮制度会,也因为他们结党。没错,结党就是制度会的实质。因为经济利益勾连少,所以,从外面看,制度会铁板一块。而且有刘老三居中指挥,信息极其发达,连高洋到西山这种事,制度会立马就知道了。所以要动它,很难。一个弄不好,就会身败名裂。只不过,高洋已经有了办法:再坚固的堡垒,也容易从内部攻破!所以,高洋擒获胡金铭后,没有将他绳之以法,而是直接来个取而代之。高洋觉着,胡金铭在西山的制度会里地位很重要。只要高洋推动一些事情,让制度会暴露,那再坚固的组织,也会被拿下。高洋此刻的脑海里,出现了胡金铭的个人信息。这个人是刘老二一手提拔的,年少贫困,算是刘老二养子。如今,胡金铭知道所有制度会的高层信息。而高洋知道,刘老三也就是刘志华的儿子,名叫周烨,是个浪荡公子哥儿。此人是天生的纨绔子弟,玩外围、飙车,这些东西天天干。高洋想,刘家家大业大,几个兄弟很难调查。可这个周烨,却是最好的靶子。何况,据说周烨嚣张得紧,就是他的二伯刘老二,也不放在眼里。这倒是个机会。周烨只要出事,刘老三不可能全身而退。不过,要寻找时机,不可以强行推进。正想着,电话响了。因为要扮演胡金铭,高洋服用了系统内的“取代药丸”。如今他不需要刻意表演,记忆、性格,都完全继承了胡金铭。高洋一看居然是刘老二,人称地下组织部长的刘志辉。“二爷”,高洋语出自然,说:“我在金城,那几个人,永远不可能再开口了。”对面,刘志辉的声音非常有磁性,而胡金铭的记忆告诉高洋,刘志辉心狠手辣,是制度会最狠的角色。刘志辉闻言唔了一声,“小胡啊,事情我知道了,死几个人不要紧,你没事儿吧。”闻言,高洋都不禁感动。:()入警第一天,填满立功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