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两姐妹为了一支钢笔揪心的时候,周明远同样忙得不可开交。
岁末年初的档口,正是各项工作爬坡冲刺,总结提升的关键时刻。
此刻的解忧传媒也是如此。
沈云容坐在自己的独立工位上,视线扫过。。。
雪融之后,春泥湿润,工地上的脚手架已拆去大半,“母亲手艺学堂”的主体建筑终于露出真容。灰瓦白墙,檐角微翘,像极了老岳阳城那些藏在巷子里的旧宅院。外墙没有刷漆,保留着砖石原本的肌理,仿佛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。
杜佳诺站在门口,仰头望着那块新挂上去的牌匾??“母亲手艺学堂”,字是她亲手写的,用的是母亲教她的毛笔小楷。风一吹,檐下铜铃轻响,像是回应她心头的某根弦。
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周明远走过来,递给她一杯热豆浆。
“像家。”她说,“不像学校,倒像是……一个能让人喘口气的地方。”
他笑:“本来就是这么设计的。建筑师说,空间要有温度,才留得住人。”
第一批学员已经入住宿舍楼。五层小楼被分成男女两个区域,每间房住四人,配有独立卫浴和阳台。走廊尽头设了公共洗衣房和晾晒区,窗台上摆满了从各自家乡带来的绿植:湖南的辣椒苗、四川的花椒枝、甘肃的沙枣盆景……这些细小的生命,在异乡扎下了第一道根。
开课前一周,杜佳诺组织了一场“破冰夜”。地点选在食堂改建的多功能厅,灯光调得柔和,墙上投影滚动播放着每位学员的照片与简介。她们围坐成圈,中间摆着一锅刚炖好的红烧肉,香气氤氲。
“今天我们不讲课。”她说,“我们只吃饭,说话,听彼此的声音。”
起初没人敢开口。有人低头剥橘子,有人悄悄抹眼泪。直到云南来的张秀兰举起手:“我先来吧。”
她声音不大,但清晰:“我是单亲妈妈,孩子八岁,先天性心脏病。为了治病,我把房子卖了,借遍亲戚。后来参加一期项目,学做饵块,开了个小摊。可村里人说我‘抛头露面’,丈夫的亲戚骂我是‘克夫扫把星’。但我不管,我得活着,我儿子还得看着我活。”
她说完,没人鼓掌,只有沉默。然后江苏盐城的陈玉梅用手语表达了一段话,由志愿者翻译:“我也被人说过没用。聋哑人,不能说话,就不能挣钱?我在培训班学会了剁馅、包饺子,现在每天能卖三百份。我想告诉所有人??我的手,比很多人的嘴都厉害。”
一圈下来,一半的人都哭了。另一半,眼眶红着,却笑了。
杜佳诺端起碗,轻轻碰了碰桌角:“敬每一位,没有认输的女人。”
那一晚,她们聊到凌晨。有人唱起了家乡的小调,有人翻出手机相册讲孩子的成长,还有人说起梦见过世的母亲,说想做出她当年的味道,哪怕一次也好。
第二天清晨六点,铃声准时响起。课程正式开始。
第一周的主题是“认知自我”。课程内容并非烹饪技法,而是心理建设。邀请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位曾受助于公益项目的女性,她带着大家做冥想练习,引导她们写下三件事:
1。我最害怕的是什么?
2。我最骄傲的是什么?
3。如果明天我可以改变一件事,它会是什么?
杜佳诺批阅这些作业时,指尖微微发颤。
>“我最怕别人看不起我文化低。”??李桂芳,42岁,小学毕业
>“我最骄傲的是女儿说‘妈妈你做的饭最好吃’。”??王彩云,38岁,离异带娃
>“我想让我爸知道,我不是他口中‘嫁不出去的赔钱货’。”??赵丽娟,30岁,未婚未育
她将这些纸条收进一个铁盒,贴上标签:“心跳的声音”。
与此同时,“佳诺食堂”依旧每日开门。菜单上的“学员特荐菜”成了最受欢迎的系列。每周轮换五道新菜,均由正在培训的学员主理,杜佳诺亲自试味并打分。评分标准不是味道多惊艳,而是“是否真诚”。
有位来自贵州的阿姨第一次上灶,紧张得把糖炒糊了,整锅酸汤鱼发苦。客人皱眉,她当场哭了出来。杜佳诺却笑着接过盘子,当着所有人的面吃完,然后说:“这道菜叫‘失误的勇气’。今天我不收你钱,只请你记住??锅可以糊,心不能冷。”
那天晚上,那位阿姨在日记本上写道:“原来失败也可以被接纳。”
而更让她意外的是,几天后竟有客人专程来点这道“失误的勇气”,说:“我想尝尝什么叫不怕丢脸的味道。”
四月中旬,省妇联牵头召开“女性创业扶持座谈会”,邀请杜佳诺作为代表发言。会议规格很高,来了不少领导和媒体记者。她没准备PPT,只带了一本相册。
走上台时,她打开第一页,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:一位裹着头巾的农村妇女蹲在土灶前烧火,脸上沾着灰。
“这是我外婆。”她说,“她一辈子没走出过村子,连名字都没正式登记过。但她会做一种米豆腐,全村人都说好吃。可没人觉得这是本事,大家都说‘女人做饭,天经地义’。”
她翻到下一页,是母亲年轻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。
“我妈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。直到去年,她的红烧肉进了非遗名录。评委说这是‘文化的传承’。可我知道,那不是文化,那是她在无数个夜晚,一边咳嗽一边守着砂锅,只为让女儿第二天上学能吃饱的执念。”
全场寂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