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这世上没有英雄,只有不愿转身的普通人。
>我不是奇迹的创造者,我只是第一个相信奇迹的人。
>若你读到这些文字,请记住:
>你不必成为我。
>你只需成为你自己心中那盏不肯熄灭的灯。”
落款依旧是:
**林陌**
考古队长颤抖着手合上书卷,却发现书脊夹层藏着一封信,收件人写着:“致未来某个愿意相信的人”。
信中只有一句话:
>“当你觉得孤单时,请摸摸口袋??说不定,那里正躺着一颗糖果。”
当天夜里,全国十八省同时降下细雨。
雨水清甜,落地不溅,仿佛怕惊扰了什么。农人欣喜若狂,称此为“慈霖”;僧侣击鼓诵经,谓之“心雨”;而孩子们则在雨中奔跑,笑着说:“天上在发糖呢!”
的确,在某些屋檐下避雨的人发现,雨滴落在掌心时,并未立刻滑落,而是凝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,散发着淡淡药香与桃花气息。含入口中,舌尖微甜,心头骤暖,仿佛有人轻轻抱了你一下。
十年后,寒渊城更名为“启明城”,成为全国首个完全由former囚犯自治的城市。这里没有军队,没有监狱,只有三百座“反思堂”和七十二所“赎心书院”。每年春分,全城百姓齐聚中心广场,共同雕刻一尊无形雕像??每个人都在石碑上刻下一个字,拼成一句话:
>“我们曾经错了,但我们愿意变好。”
而在初圣山,新一代的小弟子们已不再知道林陌是谁。他们只知道,每逢灾年,井水会自动泛起金纹;每当人心动摇,藏经阁的钟便会自鸣;而每一个选择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孩子,都会在梦中收到一颗糖果,醒来时掌心留有余温。
某日,一名小沙弥问师父:“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做好事?做了也没人知道。”
师父不答,只带他登上观星台,指着远方炊烟袅袅的村落:“你看,那些人家今晚吃的饭,是我们昨天送去的米;那个正在读书的女孩,是上周我们从人贩子手里救回来的;那位笑着喂孙儿吃饭的老奶奶,三天前还在街头饿得昏倒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小沙弥犹豫,“我还是希望有人记住我们。”
师父轻轻抚摸他的头:“记住我们的,从来不是名字,而是他们心中的光。当一个人因为你的善举而决定明天也要帮别人一把,那就是最好的纪念。”
小沙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当晚,他做了个梦。
梦见自己背着竹篓走在风雨中,怀里揣着最后一块干粮。路边有个冻得发抖的小男孩,他毫不犹豫地把食物递了过去。孩子抬头看他,眼睛亮晶晶的:“谢谢你,林叔叔。”
他愣住:“我不是林陌啊。”
孩子笑了:“可你做了他做的事啊。”
他猛然惊醒,窗外桃树正簌簌开花。
他悄悄走到藏经阁,翻开那本永远写不完的《善源志》,在最新一页空白处,提笔写下:
>“今天,我做了一件好事。我不知道会不会改变世界,但我知道,那个孩子今晚能吃饱了。”
墨迹落下瞬间,整册书轻轻一震,仿佛有人在遥远的地方点了点头。
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,那只埋于桃树下的陶罐,又一次传出细微声响。
像是心跳。
像是低语。
又像是一声温柔的叹息:
“还在继续啊……真好。”